北京周邊將有更多“小鍋爐”被替代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接受《中國經營報》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明年將有更多的‘小鍋爐因‘煤改電’被替代。”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到群眾溫暖過冬,以及霧霾天時候能減少等問題。
舒印彪表示,在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全力以赴推進京津冀周邊地區“2+26”城市居民“煤改電”工作。
截至2017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共計推廣實施清潔電采暖項目1.5萬個,推廣電采暖面積約5億平方米,替代1.81萬臺、33萬蒸噸取暖小鍋爐。
并累計完成京津冀周邊地區居民“煤改電”199萬戶、7956個村改造任務。
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煤改電”節能環保,減少污染的特性。
舒印彪為此算了一筆賬,以北京通州、延慶為例,以往一戶家庭一個采暖季平均要燒煤3-4噸,“煤改電”后,用電大約4000千瓦時,折算原煤不到2噸,每戶采暖季平均支出電費2400元,享受政府電費補貼后為1800元,較使用燃煤采暖節省費用約1200元,既節省了費用,同時又減少了污染,方便了群眾。
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 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建議,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氣代煤、電代煤已覆蓋253.7萬戶,每年減少散煤燃燒600萬噸以上,對促進大氣污染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有關方面測算,通過壓減燃煤、清潔取暖等措施,對空氣質量改善的貢獻率占到30%左右。目前,“2+26”傳輸通道重點城市中有8個城市在河北,我省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并且農村地區范圍大,房屋保溫性能偏低,配電網基礎薄弱,實現清潔取暖需要進行房屋、電網及采暖設施建設的任務艱巨,對政府財政支撐能力、電網企業投資建設能力、廣大用戶采暖成本承擔能力都提出了挑戰。
為推動電代煤加快實施、有效運行,盧曉光委員認為,需著力解決我省電力供需緊張、建設改造投資需求大、運營成本有待疏導等問題。他建議,研究出臺支持清潔取暖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現有可再生能源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等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支撐力度,對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設施建設給予政策補貼;完善價格與市場化機制,出臺發電側峰谷電價政策,將清潔供暖用電納入市場化交易,降低電供暖成本;盡快出臺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撐電網企業在偏遠地區做好電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
□記者 胡曉梅 高琳哲
關于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
3月2日晚,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他即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的建議。
“南方其實一直處于‘誤會的暖和’之中。”周洪宇認為,國家應從實際出發,將原來南北供暖的分界線“秦嶺—隴海線”南移至長江沿岸,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
1949年以后,按照有關規定,我國采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6℃-18℃。
但近年來,我國南方地區多次經歷“凜冬”。2018年初,強冷空氣急劇南下,江蘇、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區出現大雪、冰凍等極端天氣。周洪宇坦言,可以說這幾年來,每當歲末年初時,我國南方地區的廣大民眾都在濕冷難熬的寒冬中度過。
周洪宇說,隨著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和冷空氣的不斷南下,我國的雨雪分界線早已推到了長江以南,經常造成南方多個省市出現低溫、雨雪、冰凍等天氣,室內溫度經常處于0℃,極端氣溫甚至造成長時間0℃以下。
“由于南方雨水偏多,濕度大,有時看似只有0℃上下的氣溫,實際上遠比北方干冷的-5℃至-10℃都讓人覺得難以忍受。”常年生活、工作在湖北武漢的周洪宇對此感受頗深。
事實上,南方已有部分省市率先開展了集中供暖的試點工作。周洪宇對澎湃新聞介紹稱,武漢從2005年開始啟動“冬暖夏涼”工程,至今已為500多萬平方米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熱水服務,約1.8萬家庭受益。
再如,安徽合肥也實現了分區域集中供暖,采用的是區域能源系統,該系統在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
此外,為避免重走北方供暖帶來霧霾等破壞環境的老路,周洪宇建議,南方冬季供采暖不應照搬“北方政府包干模式”,而要鼓勵地方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利用新的科技、環保能源,發展循環經濟能源作為補充。
“國家在規劃建設南方集中供暖工作時,應積極考慮利用核能、太陽能、淺層地溫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周洪宇說。
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意義重大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委正式印發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將包括內蒙古在內的14個省區市以及河南省部分地區納入了規劃范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指出, 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氣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
我國北方地區取暖散燒煤比重仍然較高,燃煤取暖面積約占總取暖面積的83%。大量散燒煤是嚴重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據測算,散燒煤比例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減少大氣污染排放1.5%。清潔取暖是改進粗放用暖方式、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必然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北方地區燃煤取暖現狀亟待改變,加快推進清潔取暖意義重大。”全國政協委員任亞平在小組討論時提出建議。
任亞平認為,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已經具備堅實基礎,北方地區資源優勢顯著,電力比較富余,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適宜的清潔供暖策略。以內蒙古為例,煤炭查明資源儲量8089億噸,風能資源總儲量為13.8億千瓦,太陽能年總輻射量為4830-7010兆焦平方米,電力裝機和風電裝機分別排全國第二位和第一位,電力多邊交易等市場機制也比較完善,可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發展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電供暖以及可再生能源供暖。
“京津冀在煤改氣、煤改電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經驗,內蒙古也在風電供熱、背壓機組供熱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烏蘭察布、通遼等地實施的風電供熱項目供熱面積已達180萬平方米。多種供暖技術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任亞平說。
在提交的提案中,任亞平分析了發展清潔取暖存在的主要問題——利用背壓機組推進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的政策扶持力度還需加大。《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提出,清潔燃煤集中供暖是實現環境保護與成本壓力平衡的有效方式,未來較長時期內,在多數北方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應作為基礎性熱源使用。由于背壓機組單位造價較抽凝機組偏高,又僅能在供暖期發電,經濟效益較差,企業缺乏投資積極性,地方政府也無力補虧,所以發展總體較慢,亟需給予有力的政策扶持。
任亞平建議國家出臺支持背壓機組建設及電采暖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規劃(2017—2021年)》提出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政策支持,適時擴大政策覆蓋面,在重點示范帶動的基礎上整體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人民政協報記者 常歌
用心用情用力保民生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在正定工作期間為我們樹立了親民愛民為民的光輝典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6次視察河北,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和深厚的為民情懷。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總書記對河北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
堅定不移推進脫貧攻堅。河北脫貧攻堅任務重。我們堅持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統籌推進“五個一批”工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去年啟動10.1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78.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堅定不移辦好民生實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去年全省財政用于民生支出5294.2億元,增長9.3%。今年部署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冬季清潔取暖、社區和居家養老、學前教育普及、便民市場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廁所革命等20項民生工程,實行清單制度和臺賬管理,一件一件兌現承諾。
堅定不移改善環境質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依法鐵腕治污,全面抓好散煤治理、鍋爐燃煤治理、電廠燃煤治理等,穩妥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去年整治“散亂污”企業10.8萬家。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完成造林綠化536萬畝,秋冬季空氣質量為5年來最好。
堅定不移創新社會治理。深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采取領導包聯等多種方式化解信訪積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集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統籌抓好反恐防暴、治安防控、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切實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
本報記者 徐運平 張志峰整理
加大電能替代力度 推進實施再電氣化戰略
電能是清潔、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終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創造經濟價值的效率為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電的廣泛利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進入21世紀,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征的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再電氣化成為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從能源生產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新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從能源消費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電能對煤炭、石油等終端化石能源的廣泛替代,從而顯著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通過再電氣化滿足各種用能需求,將成為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常態。隨著再電氣化的深入推進,電為中心、電網為基礎平臺的能源發展格局將日益凸顯。電能替代是再電氣化的重要途徑,是能源消費革命的基本方向,對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率效益,意義重大。
電能替代領域十分廣泛,在工業、商業、交通、建筑、采暖、居民生活、農村灌溉等各個行業、多個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替代潛力。以電代煤方面,2017年我國終端散燒煤仍有近7億噸,占全年煤炭消費總量的近20%。以電代油方面,交通運輸是重要替代領域,同時空港陸地、港口岸上、農田機井等領域替代潛力也很大。以電動汽車為例,我國電動汽車發展迅猛,目前已接近150萬輛,占全球一半以上,但僅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0.7%左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能替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做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重要指示,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對推進京津冀“煤改電”工程、農田機井通電等作出重要部署。在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和部門推動下,2013-2017年全國累計完成“煤改電”、“油改電”替代項目超過10萬個,累計替代電量達到3500億千瓦時以上,“煤改電”約占80%左右。
為此,我在以下幾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一是,把實施再電氣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電能替代,提高清潔電、綠色電在終端能源中的比例,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電氣化水平。二是,總結推廣京津冀“煤改電”經驗,合理進行技術經濟性分析,因地制宜選擇技術類型推廣,擴大散燒煤治理范圍。加強投資、價格、交易等政策支持,研究建立全社會分擔成本的價格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改造,鼓勵引導社會多用電。三是,支持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審批等環節開啟“綠色通道”。由地方政府承擔電網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和費用,將配套電網、儲蓄能等建設投資和合理運營成本納入輸配電成本,支撐持續增長的電采暖用電需求。四是,以天津為試點,出臺“煤改電”相關的地方標準,明確電采暖設備、工程、溫度、環保、電價核算等要求,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后,盡早形成國家標準,確保持續健康發展。五是,加快完善電動汽車充換電市場機制,利用峰谷電價,引導電動汽車用戶在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參與電力系統調節,一方面促進消納清潔能源,另一方面提高電力系統運營效率。
關于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
3月2日晚,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他即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的建議。
“南方其實一直處于‘誤會的暖和’之中。”周洪宇認為,國家應從實際出發,將原來南北供暖的分界線“秦嶺—隴海線”南移至長江沿岸,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
1949年以后,按照有關規定,我國采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6℃-18℃。
但近年來,我國南方地區多次經歷“凜冬”。2018年初,強冷空氣急劇南下,江蘇、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區出現大雪、冰凍等極端天氣。周洪宇坦言,可以說這幾年來,每當歲末年初時,我國南方地區的廣大民眾都在濕冷難熬的寒冬中度過。
周洪宇說,隨著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和冷空氣的不斷南下,我國的雨雪分界線早已推到了長江以南,經常造成南方多個省市出現低溫、雨雪、冰凍等天氣,室內溫度經常處于0℃,極端氣溫甚至造成長時間0℃以下。
“由于南方雨水偏多,濕度大,有時看似只有0℃上下的氣溫,實際上遠比北方干冷的-5℃至-10℃都讓人覺得難以忍受。”常年生活、工作在湖北武漢的周洪宇對此感受頗深。
事實上,南方已有部分省市率先開展了集中供暖的試點工作。周洪宇對澎湃新聞介紹稱,武漢從2005年開始啟動“冬暖夏涼”工程,至今已為500多萬平方米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熱水服務,約1.8萬家庭受益。
再如,安徽合肥也實現了分區域集中供暖,采用的是區域能源系統,該系統在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
此外,為避免重走北方供暖帶來霧霾等破壞環境的老路,周洪宇建議,南方冬季供采暖不應照搬“北方政府包干模式”,而要鼓勵地方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利用新的科技、環保能源,發展循環經濟能源作為補充。
“國家在規劃建設南方集中供暖工作時,應積極考慮利用核能、太陽能、淺層地溫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周洪宇說。
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意義重大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委正式印發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將包括內蒙古在內的14個省區市以及河南省部分地區納入了規劃范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指出, 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氣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
我國北方地區取暖散燒煤比重仍然較高,燃煤取暖面積約占總取暖面積的83%。大量散燒煤是嚴重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據測算,散燒煤比例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減少大氣污染排放1.5%。清潔取暖是改進粗放用暖方式、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必然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北方地區燃煤取暖現狀亟待改變,加快推進清潔取暖意義重大。”全國政協委員任亞平在小組討論時提出建議。
任亞平認為,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已經具備堅實基礎,北方地區資源優勢顯著,電力比較富余,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適宜的清潔供暖策略。以內蒙古為例,煤炭查明資源儲量8089億噸,風能資源總儲量為13.8億千瓦,太陽能年總輻射量為4830-7010兆焦平方米,電力裝機和風電裝機分別排全國第二位和第一位,電力多邊交易等市場機制也比較完善,可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發展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電供暖以及可再生能源供暖。
“京津冀在煤改氣、煤改電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經驗,內蒙古也在風電供熱、背壓機組供熱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烏蘭察布、通遼等地實施的風電供熱項目供熱面積已達180萬平方米。多種供暖技術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任亞平說。
在提交的提案中,任亞平分析了發展清潔取暖存在的主要問題——利用背壓機組推進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的政策扶持力度還需加大。《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提出,清潔燃煤集中供暖是實現環境保護與成本壓力平衡的有效方式,未來較長時期內,在多數北方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應作為基礎性熱源使用。由于背壓機組單位造價較抽凝機組偏高,又僅能在供暖期發電,經濟效益較差,企業缺乏投資積極性,地方政府也無力補虧,所以發展總體較慢,亟需給予有力的政策扶持。
任亞平建議國家出臺支持背壓機組建設及電采暖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規劃(2017—2021年)》提出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政策支持,適時擴大政策覆蓋面,在重點示范帶動的基礎上整體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人民政協報記者 常歌
用心用情用力保民生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在正定工作期間為我們樹立了親民愛民為民的光輝典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6次視察河北,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和深厚的為民情懷。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總書記對河北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
堅定不移推進脫貧攻堅。河北脫貧攻堅任務重。我們堅持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統籌推進“五個一批”工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去年啟動10.1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78.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堅定不移辦好民生實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去年全省財政用于民生支出5294.2億元,增長9.3%。今年部署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冬季清潔取暖、社區和居家養老、學前教育普及、便民市場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廁所革命等20項民生工程,實行清單制度和臺賬管理,一件一件兌現承諾。
堅定不移改善環境質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依法鐵腕治污,全面抓好散煤治理、鍋爐燃煤治理、電廠燃煤治理等,穩妥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去年整治“散亂污”企業10.8萬家。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完成造林綠化536萬畝,秋冬季空氣質量為5年來最好。
堅定不移創新社會治理。深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采取領導包聯等多種方式化解信訪積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集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統籌抓好反恐防暴、治安防控、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切實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
本報記者 徐運平 張志峰整理
加大電能替代力度 推進實施再電氣化戰略
電能是清潔、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終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創造經濟價值的效率為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電的廣泛利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進入21世紀,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征的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再電氣化成為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從能源生產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新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從能源消費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電能對煤炭、石油等終端化石能源的廣泛替代,從而顯著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通過再電氣化滿足各種用能需求,將成為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常態。隨著再電氣化的深入推進,電為中心、電網為基礎平臺的能源發展格局將日益凸顯。電能替代是再電氣化的重要途徑,是能源消費革命的基本方向,對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率效益,意義重大。
電能替代領域十分廣泛,在工業、商業、交通、建筑、采暖、居民生活、農村灌溉等各個行業、多個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替代潛力。以電代煤方面,2017年我國終端散燒煤仍有近7億噸,占全年煤炭消費總量的近20%。以電代油方面,交通運輸是重要替代領域,同時空港陸地、港口岸上、農田機井等領域替代潛力也很大。以電動汽車為例,我國電動汽車發展迅猛,目前已接近150萬輛,占全球一半以上,但僅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0.7%左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能替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做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重要指示,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對推進京津冀“煤改電”工程、農田機井通電等作出重要部署。在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和部門推動下,2013-2017年全國累計完成“煤改電”、“油改電”替代項目超過10萬個,累計替代電量達到3500億千瓦時以上,“煤改電”約占80%左右。
為此,我在以下幾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一是,把實施再電氣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電能替代,提高清潔電、綠色電在終端能源中的比例,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電氣化水平。二是,總結推廣京津冀“煤改電”經驗,合理進行技術經濟性分析,因地制宜選擇技術類型推廣,擴大散燒煤治理范圍。加強投資、價格、交易等政策支持,研究建立全社會分擔成本的價格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改造,鼓勵引導社會多用電。三是,支持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審批等環節開啟“綠色通道”。由地方政府承擔電網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和費用,將配套電網、儲蓄能等建設投資和合理運營成本納入輸配電成本,支撐持續增長的電采暖用電需求。四是,以天津為試點,出臺“煤改電”相關的地方標準,明確電采暖設備、工程、溫度、環保、電價核算等要求,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后,盡早形成國家標準,確保持續健康發展。五是,加快完善電動汽車充換電市場機制,利用峰谷電價,引導電動汽車用戶在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參與電力系統調節,一方面促進消納清潔能源,另一方面提高電力系統運營效率。